最近,黄金价格就像坐过山车,让人的心跟着上上下下。
4 月 22 日,国际现货黄金首次突破 3500 美元/盎司,最高触及 3500.12 美元/盎司,刷新历史纪录。
可到了 5 月 12 日,国际金价又大幅下跌,伦敦金现、COMEX 黄金跌幅一度超 3%。5月14日晚,再度向下跌破3180美金/盎司,创4月15日以来的新低。

这一涨一跌,把大家弄晕了,有人亏麻且“微死”,但有人想抄底“保平安”。

到底金价何去何从?该如何配置?
- 为何而涨?为何而跌?
伴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,黄金定价的逻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旧范式:黄金是美债备胎
过去在美元本位的金融体系下,黄金就像是特殊的 “零息债券”。这就好比在一个债券大池塘里,美债和黄金都是重要的 “基石”。如果美债的收益还比不上物价上涨速度,黄金就会成为投资者眼中更好的选择,从而成为买债的备胎。
因此,在这种定价逻辑下:
- 锚定美元购买力:黄金被视为“零息债券”,与美债共同构成全球债券池底层资产。当美债收益率跌破实际通胀率(如欧洲负利率债券),黄金成为替代品。
- 对冲债务违约风险:在主权债务危机中(如欧债危机),黄金作为无主权风险的“硬资产”,对冲国债信用损失。
新范式1.0:黄金是各国央行的“救命钱”
在特朗普回归后,美国更关注国内经济,设置关税壁垒,还想让产业回流。这就好比一个国家把原本流出去的 “钱袋子” 收紧了,导致海外市场上美元变少了。其他国家没办法,只好大量购买黄金,把它当作美元储备的替代品。因此,在这种定价逻辑下:
- 特朗普政策冲击链:美国转向“内向型经济”(关税壁垒+产业回流),导致离岸美元流动性萎缩,各国被迫增持黄金替代美元储备(2025年新兴市场央行黄金储备占比升至12.3%)。
- 美元与黄金同涨悖论:2024-2025年美元指数与金价多次同步上行,反映市场对美元信用锚的质疑从“单一货币”升级为“体系危机”。
在范式1.0的进阶过程中,大家慢慢发现,原来美国也是一个草台班子,美国的财政状况越来越糟糕,好比一个人借了太多钱,利息都快还不上了。于是大家又开始关注黄金,放弃美债的“假借条”,转向黄金的“真借条”。因此,在这种定价逻辑下:
- 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遭质疑:2025年联邦预算案暴露两党财政共识破裂,美债规模突破40万亿美元,年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23%。
- 黄金的“终极抵押物”属性:当美债风险溢价飙升(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突破2.5%),资金从“假债”(美债)转向“真债”(黄金),黄金成为重构中的货币体系的底层资产。
2. 谁影响涨跌?
理解了上述定价逻辑,就会不难发现真正影响黄金价格的推手是结构化分层的。
01. 全球各国央行:黄金长期走势的“稳定器”
2025 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 289 吨,近三年全球官方部门每年的黄金净买入量都超过 1000 吨,占到全球黄金总需求量的 23% 。
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,是出于优化外汇储备结构、降低对美元体系依赖、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等长远战略考虑。这种持续大规模的购金行为,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黄金供需格局。
该类群体的购金决策往往基于长期战略,不会频繁变动。
以中国央行为例,长期以来,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较高,在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,过度依赖单一货币资产面临诸多潜在风险。黄金作为天然的避险资产,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,增持黄金能够降低外汇储备对美元的依赖程度,增强储备资产的安全性与多元化水平。另一方面,助力人民币国际化。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,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更重要地位成为必然趋势。充足的黄金储备犹如坚实后盾,能够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,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。
不仅中国,全球众多央行都在积极布局黄金。新兴市场国家如俄罗斯、印度、土耳其等,近年来持续增加黄金储备,旨在应对外部金融风险冲击,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。发达国家中的德国、法国等欧洲央行,2025 年一季度也合计增持 27 吨黄金,主要用于对冲欧元区债务风险;日本央行更是首次披露黄金储备增加 5 吨,打破长期 “零增持” 惯例。各国央行这一集体性的购金行为,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黄金供需格局,为黄金价格的长期上行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02. 机构投资者:短期波动大、长期造趋势,黄金“弄潮儿”
不同于各国央企,各类投资机构可是黄金价格波动的“弄潮儿”。当全球突发地缘政治危机,如中东局势骤然紧张,黄金期货未平仓合约激增 37%,主要是对冲基金类投资机构,在极短时间内大量买入黄金期货合约,推动期货价格瞬间上升,进而带动伦敦现货黄金价格联动上涨,当日就能让黄金价格出现 2%-3% 甚至更高的波动幅度。体现出其强大的资金调动能力。可以说,机构投资者的影响程度可达 70%-80%,主导了价格的短期走势方向与波动幅度。从长期来看,机构投资者影响力约占 40%-50%,与央行购金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。03 零售投资者:中国大妈“凑热闹”https://wxa.wxs.qq.com/tmpl/lp/base_tmpl.html黄金除了作为全球衍生品以外,还有实物交易与消费的定位。在实物黄金消费领域,金饰与金条购买占全球黄金需求的 55%,中国在全球实物黄金消费中占重要地位。当黄金价格下跌,中国大妈们热情抢购,短期内会造成实物黄金供不应求,比如 2025 年某时段,因零售投资者集中购买,部分地区实物黄金溢价从正常的每克 5-10 元,大幅上升至每克 20-30 元,对实物黄金市场供需冲击较大 。但在整个黄金市场定价体系里,由于实物黄金交易在全球黄金市场总交易量中的占比较小,其对价格的直接影响力有限 。全球黄金定价权集中于金融衍生品市场,伦敦与纽约的黄金衍生品交易量占比超 90%。零售投资者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度低,难以凭借自身交易行为影响黄金在衍生品市场的定价。零售投资者对黄金价格整体走势的影响程度,大致在 5%-10%,更多是跟随机构投资者与央行等主导的市场趋势 。
3. SO?买还是卖?
基于以上分析,到底是买还是卖?
目前较为共识的,投资看涨黄金并非好的时机,但作为资产配置,尤其是基于关键指标追踪的择机小仓位配置,不失为一种对抗时局的好办法。
01. 关键指标前瞻,从情绪驱动到数据锚定
投资黄金不能只凭感觉,得紧盯这三个关键指标:
- 美债实际利率(TIPS 收益率):这个数值就像黄金价格的 “天花板”。如果它持续高于 2%,说明买美债收益可观,黄金吸引力下降,价格上涨就会很困难。比如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向好,美债实际利率升高时,黄金就容易承压。
- 全球央行购金速度:央行是黄金市场的 “大买家”。当每月净购金量超过 50 吨,意味着各国央行都在积极囤金,市场对黄金的需求强劲,黄金价格容易获得支撑。就像大机构都在大量买入股票,股价自然容易上涨一样。
- 美元流动性指标(TED 利差、离岸美元借贷成本):这两个指标是美元市场紧张程度的 “温度计”。一旦数值飙升,说明市场上美元变得稀缺,大家急着换美元,可能就会抛售黄金套现,这时就要警惕黄金短期下跌风险。
02. 建立投资体系,新旧范式结合
- 基础仓位(5%-10%):建议把家庭资产的 5% – 10% 配置在黄金上,通过黄金 ETF(比如华安黄金 ETF)或者银行积存金来持有。这部分仓位就像家庭资产的 “安全垫”,能在货币体系出现大风险,比如美元大幅贬值、全球金融危机时,对冲损失。
- 周期增强仓位(0%-5%):想在黄金行情好的时候多赚点,可以关注时机增加投资。当美债实际利率低于 1%,同时央行一个季度的购金量超过 200 吨,这时候黄金上涨概率大。你可以适当增配黄金股票,或者用低杠杆投资黄金期货。但记住,加杠杆就像借钱炒股,风险高,一定要控制好仓位。
- 绝对规避场景:遇到这两种情况,先别急着买黄金:美联储突然大幅加息(一次加息 75 个基点),再加上美国通过财政紧缩法案。这说明美国要收紧银根,市场资金变少,黄金很可能进入下跌周期,这时候持有黄金可能会亏损。